欢迎您访问山东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微生态制剂

新闻中心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山东益海生物

公司地址:山东泰安岱岳新兴产业园

招聘电话:13053801315

电  话:0538-8503323 

传  真:0538-6135021

网  址:www.yihai.net.cn 


微生态制剂的正确选择与使用?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中心

微生态制剂的正确选择与使用?

发布日期:2020-07-26 作者: 点击:

微生态制剂的正确选择与使用?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928年首次发现青霉素以来,抗生素逐渐被应用到医疗卫生、农牧等领域,在感染性疾病、防治动物疫病、提高生产性能、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盲目随意用药、交叉用药、长期过量使用和违法使用未经批准的抗生素等现象泛滥,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物安全威胁,给全球环境、生态、安全、经济等领域带来了巨大压力。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等能有效改善动物生产性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杀灭或抑制病原菌、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机体抗应激及免疫机能,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的热点之一。但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生产微生态制剂的厂家众多,产品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质量参差不齐,令使用者难以作出准确判断和选择。

那么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微生态制剂呢?

一、微生态制剂的科学认知

1.1 菌种

1.1.1安全、无毒 

用于生产实践之前,须经过严格的毒性试验,确保其无毒无害、无耐药性、无残留、无耐药性质粒等副作用;

1.1.2 有益菌 

有利于促进动物体内正常菌群微生态平衡或预防微生态失调。养殖就是养肠道,健康的肠道是提高养殖动物生产性能,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而有益菌作为饲料添加剂进入动物体内,可以协助机体平衡肠道生态菌群,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1.1.3 来源 

从动物肠道中分离的正常菌群,不会制造任何对机体有害毒素、无潜在危害性、可以很好地在动物肠道内粘附和定植(如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等);

1.1.4 适应性 

益生菌在动物消化道内发挥作用,就必须适应恶劣的条件,如高温、挤压、防霉剂、抗氧化剂、抗生素、胃酸、胆盐等;

1.1.5 改善免疫 

益生菌应具有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提高抗应激、抗病力,促进生长的功能;

1.1.6 有益代谢产物 

代谢产物中含有维生素、氨基酸、脂肪、糖、蛋白质、消化酶、有机酸、细菌素、过氧化氢等营养物质、抗菌活性物、免疫激活物、协调因子、消化酶。

1.1.7 易得性 

对营养物质要求不严格,易于培养、繁殖速度快,易于加工和保存;

1.2 质量标准

1.2.1 活菌数 

是指微生态活菌制剂中的有效活菌含量,产品标示总活菌数是其在保质期内存活的活菌数保证值;

1.2.2 杂菌含量 

每克微生态制剂含杂菌数不得大于1000个,致病菌不得检出;

1.2.3 稳定 

保质期内进行加工、使用、贮存时保持性能稳定和存活;

1.2.4 功效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及功效;

二、微生态制剂的加工工艺

2.1 微胶囊包被技术

是指将微量物质包裹在聚合物薄膜中的技术,用特殊手段将需要包被的物质包裹在微小封闭的胶囊内。微胶囊包括壁材和芯材两部分,被包被的物质称为芯材,如维生素、益生菌等,包埋物质称为壁材或囊材,如海藻酸钠、大豆分离蛋白等。采用微胶囊包被技术可以保护在加工、储藏过程中易失去活性的物质,使其保持原有的性状和性能,在适当条件下,通过某些外部刺激或缓释作用,使被包被的物质释放出来。

2.2 喷雾干燥技术

喷雾干燥技术是以单一工序将溶液、乳液、悬乳液或浆状液加工成粉状干燥制品的一种干燥方法。其原理是将被干燥的液体通过雾化器的作用,喷成非常细微的雾滴,并依靠干燥介质(热空气或惰性气体)与雾滴均匀混合,通过热交换和质交换,使得溶剂汽化或熔融物固化。

2.3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真空技术与冷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干燥脱水技术。此技术是先将湿物质冷冻到共晶点温度以下,使水分变成固态的冰,然后在适当的温度和真空度下,冰直接升华成蒸汽的干燥方法。

2.4 膜过滤技术

膜过滤技术是以压力为推力使得溶液中的物质在通过半透膜时按分子大小进行机械性分离的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分离、浓缩、提纯及净化技术。

三、微生态制剂作用

3.1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养殖就是养肠道,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有助于动物建立正常的肠道微生物区系,有效杀灭或抑制潜在致病菌,增强机体免疫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3.2 提高饲料利用率

有益菌在肠道中繁殖代谢过程中,合成分泌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酶系,能够协助机体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结构复杂,不易消化的营养成分分解为易于机体消化吸收的小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

3.3 刺激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

3.4 降低药物残留,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量

3.5 改善养殖环境,减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氨、胺、吲哚、硫化氢、靛基质等物质对动物肠道粘膜细胞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乳酸菌等在肠道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够产生有机酸、细菌素等物质,可抑制肠内大肠杆菌等腐败细菌的生长,降低脲酶的活性,进而减少蛋白质向氨、胺等有害物质的转化,使肠内氨的浓度降低,并减少向外界排泄,改善了畜禽的生活环境。

四、微生态制剂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及严格的质量监管,微生态制剂行业的准入门槛极低,导致微生态制剂生产厂家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而广大养殖户大多缺乏微生态相关专业知识,面对各厂家的市场销售人员时不知所措,往往导致养殖户陷入以价格为前提去选择产品的误区,无法选择导符合自己需求的优质产品。微生态制剂是活菌制剂,应考虑产品的活性、能否耐受复杂的消化道环境、是否能够在肠道定植、产酶产酸性能及代谢产物的活性等,同时在选择产品时应对使用的目的进行明确,是预防腹泻、促进消化吸收,还是提高抗应激及免疫力,或改善饲养环境等,在产品选择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其使用价值而不是它的价格。选择合适的产品是前提,正确应用是关键。

4.1 目的明确

在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施用对象及施用目的,对不同动物品种,不同生长阶段要区别对待,不同动物种类其消化系统特点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微生态制剂产品。

4.2 活菌施用剂量

有益菌的作用是通过其在动物体内一系列生理活动来实现的,其最终效果同饲料中添加的活菌数量密切相关,数量不够,在体内不能形成菌群优势,难以起到益生作用,数量过多,超出占据肠内附着点和形成优势菌群所需的菌量,非但功效不会增加,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微生态制剂用于特定养殖动物所需的量尚无统一规定,大量试验表明,芽孢杆菌类在饲料中添加适宜浓度为2×105~106CFU/g,乳酸菌类添加浓度为4×104~106CFU/g,丁酸梭菌添加浓度为5×104~105CFU/g。幼龄动物应加倍应用,成年动物一倍量即可,一些采食量较大的动物甚至可以减半使用;商品畜禽可相对多用一些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有益菌,种畜应用提高抗应激抗病类。

4.3 施用时间

微生态制剂在畜禽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均可使用,但不同生长时期其作用效果不尽相同。动物幼体时期体内微生态平衡尚未完全建立,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此时使用微生态制剂,有益菌可较快地进入体内粘附和定植,形成优势菌群,效果最佳。如新生反刍动物肠道内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增加不仅可以促进宿主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而且有助于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害肠道。和其他刚出生的哺乳动物一样,新生反刍动物的胃肠道尚未完全发育,但细菌在肠道内的定植相当迅速,土工合成材料网出生24h出现乳酸杆菌和链球菌,1周龄时,整个肠道内乳酸杆菌数量达107~109cfu/g。另外在断奶、运输、饲料转变、天气突变和饲养环境恶劣等应激源刺激下,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用微生态制剂对形成优势种群极为有利,因此,把我益生菌的应用时机,尽早并长期饲喂,使其益生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4.4 与抗生素合用

抗生素由于其杀菌效果、重复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多年来一直被作为养殖动物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在防治常见疾病、促进动物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考虑到微生态制剂在治疗突发性疾病方面的缺陷,在动物发病期,可先选用针对性较强的抗生素杀灭或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控制疾病的蔓延。但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动物体内的正常菌群也遭到破坏,此时应及时引入微生态制剂,通过其独特的益生作用,使紊乱的肠道菌群平衡得到恢复,这就是所谓的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有报道以筛选到耐药益生素菌种并能和抗生素合用,细菌的耐药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研究表明,耐药菌的发展主要是由于耐药质粒的转移和药物选择性抑制所致。质粒存在于细菌细胞中,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支配耐药性的质粒又称R因子,带有多种耐药性的质粒又称多抗性质粒。R因子不仅可将耐药性转移到同种细胞中,还能转移到不同种、不同属的细胞中。所以,必须对耐药益生素菌种的耐药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如果由于细胞特殊化学结构而影响药物的渗透造成的耐药性则不会相互传递,这种耐药菌株可以和抗生素合用;如该耐药性是由R因子控制,为避免耐药菌株的泛滥,此类耐药益生素菌株尽量不要和抗生素合用。河南德邻微生态制剂是河南农大博士生导师尹清强博导,专门筛选出的耐药菌株,可以和抗生素合用。敬请各位朋友选择!


本文网址:http://www.yihai.net.cn/news/973.html

相关标签:微生态,微生态制剂,微生态预混料,山东益海生物集团

最近浏览:

在线客服
分享 一键分享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人
电话
座机/手机号码
邮箱
邮箱
地址
地址